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十一次读书会
来源: 日期:2022-04-11 浏览:




时间:2022年4月10日19:00—22:00


主持人:易欢欢


参与人: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27人,本科生科研助理1人


沙龙议程一:张媛媛同学领读论文《“985废物”现象的心理映射与社会机制探析——基于“寒门难出贵子”论视角》


一、 汇报内容


(一)文章结构


研究背景——心理映射——社会形成机制——结语


(二)文章内容


1.研究背景(实践背景、理论背景)

2.心理映射:身份焦虑、抱团取暖

3.社会形成机制:阶层阻隔与媒体渲染


(三)评价与思考


优点:文章结构清晰;选材新颖有趣;与理论自然贴合等。

不足:未提出相应对策;个别地方理论支撑不足。


个人思考:


1. 寒门难出贵子?是焦虑的表达;寒门子弟可通过其他途径弥补家庭资本不足。

2. 书籍《不平等的童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工人阶层与贫困阶层家庭教育方式反映出“985废物”家庭教育的缺陷。

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终身阶层受益于素质教育,中下阶层只能选择应试教育,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断裂。人们教育公平的诉求。


二、 师生讨论


博士杜佳慧师姐:


1. 网络资料(豆瓣等平台)可作为长期搜集资料的渠道。作者的文章提炼能力值得学习。

2. 文章缺点明显:内容简单,深度不够。结尾潦草匆忙,缺失内容。

3. 分享同系列文章《“985废物”的集体失意及其超越——疫情危机下困境经验大学生的“废”心理审视》。

4. 可以为寒门子弟提供阶层跃升通道,增加职业教育发展。

5. “温室农家子弟”的形成,由于当前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家庭致力于全心为子女提供学习环境,反而使得其阶层本身具有的品质(如吃苦、坚持等)缺失了。


博士付东兵师兄:

1. 以前考上名校可以包分配工作,确实能够实现阶层跃升。但现在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不是考上名校就能躺平,需要不断努力突破才能实现阶层跃升。

2. 乡村教育价值观的缺失和乡村文化的瓦解,导致农村危机以及现在乡村孩子的一些优秀品质缺失(勤劳、家庭和谐等)。

3. 高考内卷化太严重,没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博士刘晶师姐:


1. 对网络现象进行关注并深入研究,语言表达流畅,值得我们学习。

2. 文章分析不够深入透彻,多呈现表象。

3. 文章可进一步深入分析,从两方面进行展开:心理层面;专门探讨社会机制。

4. 在求职过程中,一些学生自身缺乏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一步到位很难,可能需要各个平台历练。

5. 借用“帕森斯AGLI模型”分析:包括个体适应功能,人格目标获取功能,社会系统的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的功能。


季轩民老师:


1. 文章所分析的问题都是我们之前知道的问题,把985废物纳入寒门进行比较,落入俗套。可以将“985废物”与985圈子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2. 分析原因:从社会评价标准看,985废物毕业后想要拼命获取的东西(如房车等)是家庭资本好的孩子本身就具有的。

3. 分析原因:家庭背景好的孩子更加努力,为保持家庭地位不下滑。


卢老师:


1. 中国社会阶层是否已经固化?还是存在机会的,虽然机会相比过去变少。

2. 不能将一时挫折、一时困难当成命运不公或终身失败。

3. 可以研究有些处境还不错的人为什么总是叫喊命运不公、充当弱者?

4. 不赞同把教育视作造就失败者这种观点,不能要求每个人都通过教育获得成功。

5. 欣赏本文谈到的“眼界”问题,当前教育不能仅注重知识技能上的获得(这是同一层次),可以注重开拓学生眼界,开阔学生心胸,提升学生境界。

6. 简单的自嘲是可以的,但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是有问题的。


程老师:


1. “空心病”、抑郁症、“985废物”等现象都是应试教育的伴生病,当前教育是病态的教育,需要改变整个应试教育体系,不是某些方面小敲小打可以解决的。

2. “内卷”是一种系统性退化,教育很严重的危机是分数崇拜,将“985、211”视作神话。

3. 硕士生可以进行新问题、新视角、新现象的研究,开展一些“小清新”研究。


沙龙议程二:研二、研一及留学生同学谈谈近期的研究进展与学习体会


研二年级:围绕毕业论文选题、课程学习、小论文等方面进行汇报。


1. 王贻婷:完成小论文;课程学习;毕业论文选题(儿童与自然教育);阅读相关书籍。


卢老师:选题范围需要缩小。


2. 李昕燚:毕业论文选题(教师领导力,分析选题,思考论文研究方法);阅读《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完成汉铁中学书稿部分。


卢老师:追求实在,认清自我,硕士研究不需要一味追求太高大上的东西。  


程老师:思考领导力的本土化问题,与中国的适配度。


3. 周仁美:课程学习;沙龙收获;毕业论文选题(内卷化作为分析框架,分析少先队荣誉评选)。


4. 谢于静:完成小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开展行动研究);完成书稿。


卢老师:考虑本土化问题;需要质性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5. 管亚玲:课程学习;沙龙读书汇报任务;毕业论文选题(教师群体的网络参与,进行文本分析,挖掘新的理论视角)。


程老师:论文问题定义不清晰,问题意识不明确。


研一年级:主要从知识积累、书籍阅读、调研工作方面进行汇报。


1. 张媛媛:阅读书籍与论文为主;寻找研究兴趣点:女性主义;开展独立访谈的收获。


程老师:知识输出不一定是写论文,可以通过总结、记录进行,记录自己的思考,把想法书面化,逐步修正思想,激发思考,积累知识。


2. 孙丹红:读书阅读,积累知识;开展实证研究(编写访谈提纲、资料搜集)的收获。


3. 马紫晗:完成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学习;书籍阅读;“提不出问题”的困惑。


卢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质疑反思的习惯。


程老师:研究生要进行知识创新,学习方式需要转变,同时要夯实知识基础。


4. 丁灿:课程学习,相关书籍阅读,需要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调研工作的收获。


5. 汪小兰:助理工作较繁忙,有一定收获;课程学习;直接参与调研工作的收获;阅读文献不是一味接受观点,现在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程老师:一年级同学首要学会读书;转变学习方式;学会提问,学会写作。


卢老师:抓紧时间阅读;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明白自己的兴趣点,将兴趣转化为学术追求。


留学生同学:主要围绕工作事宜与毕业论文进度进行汇报


1. 林建邦老师:工作事情繁多,学习进度稍微较慢;阅读积极心理学书籍,希望运用到处理学生事宜上,帮助学生和教师。


2. 赵婉薇老师:进行论文数据搜集,尝试改变搜集方法;预计年底前完成初稿;遇到学生问题,心态发生转变。


3. 李芳老师:由于疫情导致生活及工作困难;研究进度较缓慢,心态比较焦虑。


科研助理同学:


韩其昌:课程学习繁忙;认真完成课程论文。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十二次读书会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十次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