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4月24日19:00—21:40
会议形式:腾讯会议(线上)
主持人:董桂丽
参与人: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27人,本科生科研助理1人
沙龙议程一
周仁美同学分享小论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的缺失与建构》
一、汇报内容
二、师生讨论
博士生潘小芳:
文章内容:
1.引言中可体现爱国主义生活化的价值、研究现状、及爱国主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意义;
2.爱国主义生活化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学生爱国出现了问题;
3.可以考虑对学生的学段进行区分;
4.第一部分缺乏对于生活化视角进行理论阐释;
5.应该体现新时代或疫情以来爱国主义生活化的问题;
6.第二部分最后论述不够深入,政治性和个性化的关系加重笔墨
写作规范:
1.导入语、总结语应进行深入论述,厘清逻辑
2.参考文献需要更新,关注最新研究,切合新时代主题;规范引用格式,减少间接引用
博士生刘晶:
1.整体结构完整、规范
2.论文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楚;对于新时代的界定,论文内容和新时代背景联系不够紧密;如何定义爱国主义教育?论述概念交叉;建议界定好写作边界
3.论文架构清晰,但论述需要丰富,各部分规范对应;第一部分,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研究进行梳理;第二部分问题和原因剖析可以合并到一起
4.摘要可以进一步精炼,应当包含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结论;规范引用标注;进一步突出文章的背景和内容的衔接;语言精炼简短;标题和内容脱离;对策中混乱了学校与学校、家庭、社区,逻辑上可以只写学校;可以提升对于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论述
5.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更加恰切论题,适切性有待考究
博士生罗艳华: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问题的解释力不够强
2.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根基是什么?体现在什么方面呢?逻辑上是否成立;生活逻辑是什么?有什么体现?
3.一、二部分对于标题的论述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支撑分论点
4.摘要、引言的第一句话可以再做调整
5.学生对于新冠的观点是否可以用来支撑论点
6.二级标题之下可以先亮明观点
孙永敏老师:
1.研究前先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文献综述,可参考孙银光老师的论文
2.引言中最好论述当前爱国主义的研究是怎样的现状,提出研究的生活化视角不足的问题
3.第一部分,第二条,生活情境的缺失成人化不是很适切
4.可以从知、情、行的逻辑关系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情景体验式教育”、爱国主义电影等
季轩民老师:
1.缺乏对于生活化的特征论述,可否真正地让爱国主义落实到现实中来,在新冠疫情中的价值冲突与对立中如何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解决,批判的同时建构立场
2.爱国主义是什么?爱家、爱班集体是不是一种爱国?可否以班集体为例来探讨爱国主义生活化问题
卢老师:
1.要先对爱国主义进行清晰地定义,爱国主义是一个宏大的主题,需要从不同的层次进行讨论
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3.思考:大话、套话、空话是不是假话?
程老师:
文章的结构要清晰、论述要足够充分,打稳基础
沙龙议程二——
董桂丽同学领读论文《教育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框架”运用问题及其建构》
一、论文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理论框架”之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1.“理论框架”能够反映相关学科发展概况与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是衡量学术研究质量的重要指标
2.“理论框架”不仅是研究者的必备素养,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论框架(或研究视角)甚至决定着研究的问题
4.“理论框架”能够使学术研究走向有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
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学术研究成果中的“理论框架”使用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访谈法
访谈对象:16位教育学领域的博士生导师
问题:教育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框架”到底该如何建构?如何使用?存在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三)研究内容与结论
1.教育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使用存在的问题
(1)“形式主义的套用”: 模仿给研究“扣上”理论的帽子
只关心是否有“理论框架”而忽视“理论框架”的使用情况
(2)“浅层的适切性论证”:理论可以随便“拿来”用
首先,理论和理论框架本身的合理性论证不够充分
其次,理论框架过于宽泛,边界模糊。
理论框架的实质流于表面
(3)“两张皮式的分析”:被遗忘的理论框架
建构的“理论框架”往往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被遗忘,出现了“两张皮式的 分析”问题;研究者没有明确理论框架与旨在解决的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2.“理论框架”的内涵、类型和特征
内涵及类型:
第一,“理论框架”的“理论说”
第二,“理论框架”的“关系说”
第三,“理论框架”的“工具说
特征:
第一,系统性。
三大要素: 研究问题所涉概念的本质(理论说)、 概念所涉变量及其之间的关系(关系说)、分析和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工具说)
第二,普适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范式中
第三,层次性。包括三个基本层次:描述性、分析性或解释性、概念性
第四,建构性
3.“理论框架”的核心要义
(1)具有清晰的理论边界
(2)具有明确的价值旨趣
(3)具有强烈的影响力
4.教育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的建构策略
“理论框架”建构主要有三种取向: 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新取向。
l 以研究问题为导向寻找理论基础
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研究问题及相关概念的内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l 严谨论证理论基础的合理性
l 科学建构适切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的建构方式有两种类型:“自上而下”的理论驱动式(亦称演绎式理论建构)和“自下而上”的资料来源式
l 充分使用理论框架分析解决研究问题
一方面,应当将理论框架作为指导学术研究开展的思路
另一方面,应当将理论框架作为分析和解决研究问题的主要工具
(四)思考
二、师生讨论
程老师:
理论框架可以看作一种研究工具,理论基础就相当于地基,理论基础比理论框架更重要,因为理论基础是看待事物的一种视角;理论框架的作用更加直接,可以明确基本要素、基本关系、假设、机制是怎样的,研究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
博士生罗艳华:
不同的理论框架为问题的研究提供视角、研究因素、结构,提供解释依据,没有理论框架研究会泛化,可以借助理论框架分析问题、解释问题。
博士生廖思伦:
1.对于双减政策的研究,关注双减政策政策执行中本身存在的问题,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解释双减政策在现实中执行的问题是否具有适切性
2.广泛涉猎,深度把握,合理利用
程老师:
1.需要思考新制度主义理论关注的适切性和我们的研究的适切性何在?利用是否能发现新问题?
2.新制度主义在解释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方面尚不足,没有办法解释机制、做出预测,解释政策实施并非其强项
3.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视角和重点,但无所不包的理论是不适用的
博士生卢颖丽:
1.工具性的理论框架比较好把握,但对于研究内容的深入思考较难
2.文章的选题很有启发性,是我们做学术研究会遇到的问题
3.小沙龙和日常分享论文的讨论对我们打开视野很有帮助,但在写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感受力
程老师:
理论基础决定房子盖在哪里,理论框架决定如何实施进行盖房子的工作和顺序。没有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研究无法深入,视角无法打开。
博士生杜佳慧:
1.研究方法与自己所倾向的理想型研究方法较为吻合
2.比较关注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的问题,但是缺乏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篇论文的选题我们也可以进行借鉴,思考和研究
3.论文的框架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较为浅显的理论框架
硕士生汪小兰:
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在行文中较为重要,想要研究一个主题和领域首先要对相关领域的著作进行阅读,其次了解相关研究的前沿和成果
程老师:
在研究中避免选择老生常谈的问题,对硕士生而言要把握研究问题的适度性,可以以小见大开展研究;家庭教育的研究,“餐桌上的家庭教育”;不要研究大而泛的研究问题;
硕士生管亚玲:
1.对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的认识更进一步
2.在写文章的时候会有对于理论和文章的贴切性的困惑
程老师:
不贴合的原因:
1.对理论的理解不够
2.对问题的实质把握不够清晰
如何做?——需要反复琢磨理论和问题如何匹配,边界何在
季老师: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研究生的很多学习迫切地需要“鱼”,但这不是做研究的态度
2.推荐浙江师范大学李润洲关于研究生怎么写论文的文章(小沙龙群内已分享)
3.先有理论意识,再沉淀为研究技能和习惯,调动理论基础,使研究依托于理论框架
4.多读书掌握不同的理论,遇到现实的问题时调动适当理论分析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程老师:
做研究需要做中学,边研究边领悟,边实践边提升
卢老师:
在研究中才能学会做研究,所有的理论只有有了自己的理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切的应用。多读书、思考,寻找喜欢的领域,擅长的方法进行研究。
陈金平:
这篇论文对于理论框架的解释比较杂,把理论框架看作分析问题的工具更为合理,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很多来源于其他学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构成、内涵是论文的理论基础,夯实理论基础,论证理论框架的适切性。
潘小芳:
文章用质性的方法论述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的重要性,理论框架可能不能完全解决研究中的所有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渠道进行建构。理论基础和框架决定了后边的写作。
赵婉薇:
理论框架对一篇论文来说是很重要的,自己做的研究中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也是需要努力的部分,需要结合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行理论框架建构。
李芳:
分层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最优化理论;把理论和自己的文章结合起来是较为困难的
程老师:
需要明确分层教学的问题,寻找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差异化教学;班级组织形式:弹性、分组教学。理论基础帮助提升看问题水平、提供可操作的方法。
推荐阅读文献:
[1]李润洲.研究生理论建构的思维逻辑——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01):1-5. |
[2]李润洲.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概念创新:意涵、机制与路径——以教育学学术论文写作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7):7-11. |
[3]李润洲.学位论文选题的自我追问与确证——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