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时间:2022年5月1日19:00—21:00
主持人:周仁美
参与人数: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27人,本科生科研助理1人
沙龙议程:
议程一:季轩民博士分享德育大系书稿《传统价值观与德育》
一、汇报内容概要
(一)传统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特征
2、中国传统文化群体本位特征
(二)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命题
1、“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命题
2、“性善性恶”的人性论命题
3、“义利之辩”的社会关系命题
(三)传统价值观的主要德目研究
1、“仁”的德目研究
2、“义”的德目研究
3、“礼”的德目研究
4、“智”的德目研究
5、“信”的德目研究
6、“忠孝”的德目研究
7、“廉耻”的德目研究
8、爱国主义的德目研究
(四)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与西方德育理论的对话
2、在学校德育层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现不足
3、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二、师生讨论
杜佳慧:
1、最后一部分要不要展望?要不要写现有问题存在的问题?
程老师:还是需要总结与展望。
付东兵:
1、最近40年的德育研究成果 VS 一手资料的中传统价值观的研究(书)
程老师:不矛盾。只是看发表的文章,文章本身有局限性,所以最好重点看书和专著,从而得出系统性的观点。
孙永敏:
1、要不要写“爱国主义教育”?不需要。
2、写的比较具体。
娄琳琳:
1、疑问:第一部分是否需要解释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关系?
程老师:一般认为,传统文化比较重要的是价值观,这是一个共识的部分。
卢老师:写的比较成熟、比较好。
程老师:
1、“传统文化是一种自我主义”来源?
自我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特征是矛盾的,人是传统链条上的一节。需要改。
2、“天人合一”。
“天”不但是世界的本原,“天”还是道德的来源,比如“以德配天”。道德是非善恶的裁判者——“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道德的来源、权威、裁判:“天”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表现。
3、性善、性恶论,历史的发展,突破?
(1)王阳明:良知论对“性善论”有什么发展:给人于道德选择、自由选择的空间,凸显道德的主体性,具有道德启蒙和解放的意义
(2)朱熹:人性论的高峰,集大成者
4、道德修养问题:人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国传统伦理学在这一块有什么建构?
知行合一:考虑要不要作为一个道德修养问题加进去。
议程二:博士生廖思伦分享德育大系书稿《核心价值观与德育》
一、汇报内容概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解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历程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二)富强的价值观
1、对富强价值追求的历史疏源
2、富强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理论来源
3、富强价值观的内涵解读
4、富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三)和谐
1、思想来源
2、基本含义
3、重要意义
4、实践路径
(四)平等价值观
1、社会主义平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历程
2、社会主义平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思想的基本内涵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思想的主要特点
5、社会主义平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
(五)法治价值观
1、法治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法治价值观的内容构成及基本特点
3、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
4、法治的价值剖析
(六)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
1、民主价值观
2、自由价值观
(七)诚信价值观
1、对诚信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解读
2、诚信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及特点分析
3、诚信价值观的价值剖析
(八)友善核心价值观
1、友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
2、友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3、友善核心价值观的渊源探流
4、友善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剖析
疑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献太多了,有上万篇?怎么取舍?
2、核心价值观本身内容就很多,有12个德目,每个德目做一个文献综述会不会更好?但是量太大。
二、师生讨论
孙永敏:
1、问题1:都是在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跟德育联系起来。
2、问题2:只是文献的罗列,缺乏总结和述评。
比如,第一部分基本内涵,需要先写一个总结,再罗列观点。
3、问题3:思路不清晰,考虑划分为三个方面,国家、社会、个人。
4、问题4:每一部分的写法不统一、不对称。
5、问题5:文献引用大部分都是期刊,缺乏书和专著相关文献。
娄琳琳:
1、疑问1:选择八个方面进行解读,是否有什么逻辑上的思考?
2、疑问2:伦理上的逻辑不清晰,比如“平等”
杜佳慧:
1、能否列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文献搜集,凸显德育问题的联系与针对性
卢迎丽:
1、文献罗列,缺乏总结
文献是帮助我们做提炼的东西
季轩民博士:
1、框架建议:传统的范式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前期探索(2013年前)、高度发展时期(2014-2017)、后研究时期(参考清华大学期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研究: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梳理共识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价值: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对德育产生作用?(参考硕士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转化为大众道德研究)
第四部分 反思:昙花一现;不够核心(自己的理解)
第五部分 展望
卢老师:
1、写作逻辑:
(1)有点乱,逻辑不像研究逻辑,像工作报告的一种逻辑。
(2)调整写作逻辑:怎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应该得到体现。用教育、德育的逻辑,突出德育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2、文献价值:
文献价值不突出,文献不是很合适,与德育没什么关系,特别是与学校德育没有关系。
从“旁”的文献中找,关键词可能是另外的东西
程老师:
1、没有体现理论性、学术性。
2、结构上参照季轩民博士建议的框架。
3、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价值整合到价值观的介绍中。每一个价值关键讲内涵、共识、争议、德育价值
4、怎么选文献
(1)有代表性的作者:北师大韩振
(2)有代表性的作品
(3)有代表性的观点
(4)权威的期刊
(5)被引率,引用率高的
5、抓核心部分:沿着对概念的理解,怎样层层推进?有什么共识?有什么争议?与德育有什么联系?
议程三:彭予曦同学领读文章《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一、汇报内容概要
(一)研究问题:道德和法律
(二)理论基础
文献:中国法律、西方法律
理论:康德的实践理性、儒家的“二元性”理论
学科:法学、历史学、社会学
(三)研究方法:经验思辨
(四)观点与论证
1、韦伯与形式主义理性法律
2、中国实体主义法律作为道德主义法律的典型
3、实体主义法律的特征
4、盲目引进西方取证程序法律的危害
5、平衡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五)整体评价
二、师生讨论
卢迎丽:
1、黄宗智老师是研究历史学、社会学的知名学者,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一直在更新,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怎么把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理论结合。
2、视野要更加打开一些。
罗艳华:
1、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文章选取的点很有意思、很实用。
2、个人倾向:西方法律
法律究竟是以经验为依据的实证性判定,还是依据道德思维来判定,中西法律判定方面的差异深大的。从新制度主义视角来看,法律是正式制度,道德是非正式制度。个人比较赞同西方依据程序、原则来进行法律的判定,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法律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道德的变化、差异很大,太过于情境化。
季轩民:
1、澄清:西方的法律也讲道德
2、个人倾向:中国法律
举例:包庇罪,你的亲人犯罪你是否应该举报?基于儒家的人伦关系这个法律某些条目取消了。如果法律优先于道德会导致亲近之间人伦关系的破裂,要考虑本身道德主义的关系。
李昕燚:
1、实体主义法律,那么清代司法程序实质上指代什么?
周如川:
1、更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法律。
黄宗智试图把中国法治的现代化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有道理的,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马紫晗:
1、文章有点难
程老师: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不是不能理解,多学习。
韩其昌:
1、中国法律特征:浓厚的习惯法色彩,约定俗成。
中国法律的道德性有可取之处,成文化法律完全基于韦伯提出的工具理性。
2、道德对于法律很重要,那么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就很重要(《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
卢老师:
1、文章很好,放在了中国的历史背景中分析。
2、文章把道德与法律本身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发展过于简化了,掩盖了一些事实和问题。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宋明理学之后,中国也开始重视形式主义;清代的法律,也讲形式和过程,不是完全的道德。中国也不仅仅只有实体主义的法律
3、传统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放在今天很有意义
西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与谁都没关系,讲形式化)
中国: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由前两个问题绝当)
(1)中西方思维不一样,完全抛弃我们的传统去建设形式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是很难的。
(2)完全西化得不到西方的承认,不如搞中国自己的东西。
4、怎么处理实体主义与经验主义?
(1)西方的角度:不是一直是实体主义、形式的。西方人不讲历史,没什么历史(历史上没啥成就),不得不形式。近代以后,西方发展起来了也讲实用主义(如杜威)
(2)中国的角度:现在生活已经很充实,我们就不用想哪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是幸运的。我们缺少形式性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实在的。——传统不能丢!但是缺失需要补课。
程老师:
1、不赞同卢老师的一点:
越是吃饱喝足,越是要思考精神问题,精神追求更强烈。一个社会富裕之后,教育才能做好。2、完全同意卢老师的一点:
中国的法律、道德不可能完全模仿西方,必须结合中国的实践和传统。
3、怎么把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以一种有机的方式进行结合很重要,要强调中国的独特的文化。
要基于理论、中西比较、事实,看中国文化怎么与西方文化互补
4、这篇文章给我们的一些启示:思考这些问题非常必要!
英美:普遍地、经验主义
中国:经验的、情境的、关系的、变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