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5年德育所春季第四次学术小沙龙
来源: 日期:2025-03-17 浏览:






2025年3月第2次德育小沙龙会议记录

时 间:2025年3月16日 18:30—21:30

主持人:涂卓

参会人员:程老师、卢老师、在读博士生及硕士生

沙龙议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汇报

1.《结构化理论视域下底层农家子弟教育机会的自我叙事与改进策略研究》汇报人:潘小芳

2.《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机制研究》汇报人:刘晶



议程一:《结构化理论视域下底层农家子弟教育机会的自我叙事与改进策略研究》汇报人:潘小芳

(一)汇报:

一、选题缘由

结构性的教育机会平等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其中,底层农家了弟这一群体享有平等、开放的教育机会是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核心指标。在底层农家子弟的阶层穿梭之旅中,往往受到结构性制约与个体能动性的双重作用,面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庭资本匮乏等问题,其人生机会更容易被制度塑造。

研究试图从结构化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底层农家子弟在教育机会获得过程中的结构性制约与个体能动性,并通过自我叙事揭示其内在机制,为扩展和改进底层农家了弟的教育机会结构提供政策参考。


二、研究现状

1.关于“结构化理论”的研究

结构化理论在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教育机会获得研究中的应用尚不充分。

2.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研究

研究者们从教育资源分配、家庭背景、社会资本等角度探讨了教育机会公平问题,但多集中于宏观数据分析,缺乏对个体经验的深入挖掘。

3.关于“底层农家子弟”的研究

本研究将“底层农家子弟”作为研究对象,指当代农家子弟中家庭资源较为匮乏的群体,其在认知中也将自己归于“底层农家子弟”,或是那些接受教育之后,依旧沦为“底层”的青年群体。


三、研究问题

1.底层农家子弟的微观人生境遇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

2.底层农家子弟打破阶层束缚时面临哪些困境?

3.他们在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劣势累积”或“冲破阶层藩篱”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四、研究内容

1.结构化理论的研究

2.底层农家子弟教育机会结构的研究

3.底层农家子弟进行社会流动的现实状况研究


(二)交流讨论

娄琳琳:

1.研究对象可以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考虑是否能揭示出最近的教育机会分配的问题

2.研究现状部分逻辑需要调整并突出研究重点

3.对于底层农家子弟的界定需要进一步明晰,可以从家庭背景和认知两方面进行界定

4.在研究述评部分提出的问题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关照度不足,不够聚焦

5.在研究内容部分,“社会结构-个体行动”的互动机制图无法完全涵盖所有讨论的内容,应该进一步细化

6.最后,可以关注默顿的机会结构,进一步厘清对于教育机会结构的理解


卢迎丽:

在取样时需对底层进行清晰的界定,是从区域范围还是从经济层面来界定。


廖思伦:

文献综述不够聚焦,要提升文献综述的针对性


刘晶:

题目需要更大一些,并增加些理论基础

期刊论文小题大做,基金项目大题大作


廖思伦:

认为题目范围过大。


程老师:

1.教育部人文的选题可以小题大做,更加具体。

2.肯定了研究选题,认为研究选题符合理论新,问题新,方法新的特点。但论证需进一步加强,将结构化理论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将理论基础作为抓手进行论述,且突出研究重点,研究意义,清晰逻辑。

3.在导言部分需要指出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来来源和背景。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从社会现实问题和教育发展趋势出发进行论述,先论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再论证当下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最后聚焦于底层农家子弟所面临的教育公平的问题并论述研究其教育公平问题的意义。

4.对于研究对象的界定需要进一步明晰,可以通过与中层农家子弟在经济、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由此明确界定底层农家子弟

5.文献综述部分,可以聚焦于底层农家子弟如何实现逆袭的研究以及底层农家子弟在获得平等教育机会中所遇到障碍的研究

6.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具体:

7.第一个研究内容可以改为:教育机会的结构性制约研究,需要更加具体,聚焦于社会结构(阶层结构和城乡结构)和教育结构与个体自主性的活动研究,可以将图2放入第一部分的研究中,并删去非精华内容的图片


8.第二个内容改为:底层农家子弟教育机会获得的障碍研究,从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论证,体现结构化视角。


9.第三个内容可以更加具体,改为底层农家子弟实现社会流动的个人策略/个体能动性研究研究。

10.增加第四个内容:实现或保障底层农家子弟教育机会获得的对策研究,结合前面的研究以及教育政策提出对策。

11.在研究方法方面论述需要更加具体,可以需选择两类人,一类是实现逆袭的底层农家子弟和仍为底层的农家子弟。需论述清楚年龄、人数、性别、所在区域等。

12.可以增加定量研究。



议程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机制研究》汇报人:刘晶


(一)汇报

从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遇到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二)交流讨论环节

周如川:

1.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部分可以多加些政策性话语

2.理论框架部分,两个理论如何有效结合去阐释多主体协调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引入协调治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3.在研究个案选取部分,需详细思考个案选取的原因以及个案是否足以诠释行业共同体

4.研究方法上,是否可以多加入问卷等量化方法以此获得更多数据思路和方法

5.可以进一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理论研究去解决在实体化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参与主体动力不够等问题


付东兵:

创新新和必要新不足,需要突出,可以从创新理论视角和共同体实体化等方面来突出项目创新性和亮点


李步真:

认为项目题目符合研究热点,对于实体化运行维度的分析,可以考虑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等。


廖思伦

对于行业产教共同体需要进行清晰界定


程老师

1.建议题目可以改为:协同视角理论下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机制研究(但也可以延用原题目)

2.论述过程中需把握课题重点,共同体实体化背后的运行逻辑,实体化运行只是工具。

3.论述需要有逻辑和完整性,有完整背景、研究独特性、价值和意义,突出课题重点、针对性,点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价值。

4.综述部分可以从理论视角、现状、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删除冗杂的论述

5.将研究假设融入研究内容,聚焦于具体问题,如共同体实体化运行的可能性、现实样态、对策。围绕研究思路图对主体合作理论框架进行优化,实证之维可以改为个案研究和对行业共同体的现状调研,围绕参与动机和合作机构以及组织机构的架构、制度保障等方面展开

6.研究方法方面,可以结合学校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写清收集何种材料,解决什么问题。

7.论述需要将句子写完整,列举出完整观点,和研究内容,从学理上及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来论证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性。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5年德育所春季第五次学术小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5年德育所春季第三次学术小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