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1年德育所第二十一次读书会
来源: 日期:2021-09-13 浏览:




时间:2021年9月12日19:00—21:00


主持人:谭志巧


参与人数:程老师,卢老师,孙银光博士,季轩民博士,博士生8人,硕士生17人,科研助理5人


沙龙议程:


议题一:孙银光博士分享写作与投稿经验


本次主要分享论文写作中的技巧。但写论文时,更重要的是思考的深度。我们要在教育实践考察中不断思考,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知识积累,再辅以技能加持,才能修炼出论文写作功力。


一、论文的要求


(一)合格的论文:围绕某个教育问题,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并作长时间思考之后,让其转化为学术论文。通过精炼、条例地学术语言将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解决讲清楚,撰写合格的学术论文。(概念明确、对象清晰、范围有限、逻辑合理)


(二)创新的论文:论文在合格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有独到的视角、观点和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包括阅读、思考和交流


在合格的论文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创新的论文。首先查阅资料,做出思考,形成观点,系统呈现为论文。深刻阐述是什么,核心概念,为什么,如何产生,如何解决。语言严谨,不要口语化


论文关注的问题应当聚焦,从具体问题入手,讲明白一个具体的问题,对于宏大问题谨慎选择。注重运用独到视角,借鉴新颖理论。或者关注新颖的问题,比如热点,新点


二、论文的写作


(一)论文的级别:首先,独立作者投稿很难,尤其是C扩、C刊,而且会越来越难。其次,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增大


(二)论文的要求:要求论文比教授的文章更精致、更新颖。具体而言,题目新颖、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深刻


三、论文的结构


(一)文章标题


1.简单:核心词最好只有一个,不能超过两个。不要超过二十字,可以加副标题。简单简明表达中心意思


2.具体:言之有物,尽量缩小题目的范围。把握教育新形势,关注热点问题


3.合适:题目的落脚要小,适合学生身份写


4.新颖:文章的创新有两种,一是角度创新(借用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理论);二是方法创新(质性、量化)


(二)一级标题


1.逻辑性强;2.围绕主题;3.明确关系


(三)二级标题:


1.逻辑性强;2.围绕一级标题;3.标题之间的关系


(四)文章内容


1.去除赘余内容,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多写点,但修改时一定要把可有可无的部分删掉


2.关注层次问题,做到让编辑能够一眼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


3.论文深度问题,表明观点之后进行论证。自己没有能力论证得很好,可以选择多一些引用(每个观点后面1-2个引用)。切忌以证压论、半句引用、频繁引用、非核心观点引用


4.论文的模仿问题:文章始于模仿,但不能止于模仿。建议模仿权威期刊中独立作者(博士)的文章,或者是中青年学者


5.论文的深度问题,多多读书、持续思考,在读书过程中思考


(五)文章修改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5-10遍)。初稿是惨不忍睹的;自己修改论文比写论文还要困难


2.写文章之前想好文章的框架,修改时雕琢语言、表达,不需要大动干戈


四、论文的投稿


(一)期刊的风格:在论文投稿之前要考虑期刊的风格,提升投稿发表率。偏向理论还是实践?定量还是质性?有哪些常设栏目?


(二)期刊的级别:省级期刊尽量不要投,尤其是要版面费的。被高级别杂志拒绝是正常的


(三)期刊的要求:格式要求、稿件要求(纸质还是电子)、方式要求(系统、邮件还是信件)。考虑期刊的需求,期刊长期关注的问题更有可能发表


(四)与编辑沟通:有意见即是有意向。要学会主动联络、倾听编辑或外审专家的意见



五、论文的积累


(一)广阔的视野:读教育学的书是必须的,仅仅读教育学的书是不够的,要涵括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做到以博求精


(二)学科的交叉:学会利用其它学科理论解决教育问题,例如心理学、社会学、人工智能、传播学……


推荐书目:


1、《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迈克尔·桑德尔,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


2.《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乔尔·斯普林格,贾晨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规训与惩罚》——马歇尔·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


4.《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乌斯塔夫·勒庞,吴松林译,中国文史出版社(还有另一个版本,也可以)


5.《论可能生活》(第2版)——赵汀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德育原理》——黄向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讨论发言:


潘小芳:各标题的结构,标题和内容不符合。关注论文的主线,不要硬套材料。


刘晶:一边写一边看,容易被看的文献带偏思路。先订立框架,再查资料。


季轩民:不断地学术训练。不断地修改,端正态度。看著作,抓住中心,抓住主题。擅长从自己文章出发选择著作观点,查找相关文章,集中引用观点。


程老师:论文的读者对象,是圈内人,教育内行。重视教育年会上的发言。论文的最重要任务与归宿是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





议题二:博士生廖思伦领读文章《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基于两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的案例分析》(曲正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


一、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动因和路向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教育行政体制;2、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四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要创新(why);2、谁在创新(who)3、在创新什么(what);4、怎么创新(how)


(二)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四大基本路向:


1、基本目标——服务型政府:价值取向


包括:①向公民提供公共教育产品与服务,完成政府使命:


②通过公共教育服务过程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关系:


③通过公民参与教育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提高政策、决策质量,提高公民对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2、首要前提——责任型政府:主体划分


①地方政府明确自身教育责任,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一种“ 硬约束”指标;


②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程序,加大行政责任的惩戒力度,保证政府责任的切实实现、不打折扣


3、行动框架一一有限政府:能力限度


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只是治理结构中的一种强力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建立有限政府以3E原则进行三次限定:


第一次,efficiency:政府干预被严格限定在市场失灵范围内:


第二次,effectiveness:政府干预被限定在能弥补“市场缺陷”的范围内:第三次,economy:政府干预遵循成本—收益原则。4、重要保障一一规制型政府:方式选择


规制型政府是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对于政府责任方式的一种表达,强调的是教育治理各主体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政府规制的手段包括:监管(制定规则、检验官)、付费(私立学校)和直接提供(公办学校)提供三个方面



二、两届“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案例分析


(一)案例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两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案例,共98个入围案例


(二)案例数量主要分布:“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案例共20个,约占总数的20.4%。在整个入围案例中数量比例居于第二位,仅低于“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主题(35个),远远高于职业教育案例和民办教育案例等


(三)案例的区域分布:共涉及山东省、湖南省、四川省、上海市、云南省、江苏省、湖北省、福建省、浙江省、重庆市等10个省和直辖市。共性:强大的经济依托;良好的教育发展基础


3、案例的主体分布


(1)一是行政层次:省、市、县三级主体都是体制创新过程的“活跃主体”


主要特点:省级主体在创新活动中更多地指向于顶层设计:地市级、县级主体创新更集中在机制创新


(2)部门类别:教育局、地方人大、地方党委、地方科教领导小组等


共同点:处于大行政的范围,缺少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


4、案例的创新点分布:


(1)建设服务型政府;


(2)理顺政校关系;


(3)转变管理职能;


(4)改革管理方式。


三、当前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需要面对多重因素的影响


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在逻辑上属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范畴,主要有两大推动力,即:外部推动力量,主要体现为经济转型的推动:内源性动力,即教育本身的需求。从外部因素来讲,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受限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因素。从内源性动力来讲,不同时期国家、民众、教育本身发展等需要求也影响着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兴。


(二)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不是以“深化改革”之名去复制、固化原有利益结构

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如何在实现共享改革成果、预防权力寻租等方面实现突破,是制度创新要面对的攻坚问题。


3、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应“以人为本”


(1)切实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2)微到利益均衡,即使制度设计趋于均衡化,国家、权力部门不与民争利,不偏袒于某一群体、阶层、利益集团(主要是指特权利益),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4、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创新需要相关研究的协同深入包括:①理论的支撵,如对核心概念的分解等;②理论总结和“移植”,如将一些成堵案例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并进行经验借鉴等。


上一篇:程红艳:关于博士论文写作的一些总结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1年德育所第二十次读书会